为契合习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提出的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切实学习并实施“淮安市基础教育“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从而推进课堂建设,11月22日,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举办“基于融学课堂背景下‘运生理想课堂’研讨课”。本次研讨课为期三天,以课例展评的形式,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注重学科间的融合,继续推动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22日上午,首先展示的是语文科学,七年级语文教师余宗雯在讲授《沁园春·雪》时,从听、诵、读开始,学生在听、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诗词内容、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教学过程中,余老师分领字、韵脚、意象三大板块来解读诗歌,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体悟词人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中国红军必将取得胜利充满信心。
第二节课是由历史老师付爽、地理老师张浩、政治老师付鑫以“长征”为主题,由点到面,由时间到空间充分解读了中国长征精神。历史部分主要通过对长征路线的介绍,从而在长征路线上拓展出长征中相应的历史史实,同时在课堂呈现上着重突出遵义会议,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呈现长征中转折前因后果,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做一个小的演出;在本节课结尾处涉及学生互动,由学生完成长城路线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地理部分以《七律·长征》为切入,分析其线路上的气候,省级行政区,地形,著名地理景观,从而反映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坚韧热血的精神。政治部分首先通过视频对长征历史及地理总结并将长征精神引向当代,进而对长征内涵进行展示分享学生解读。其次是长征精神在现代的体现,二十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亦是一场长征,中学生为了走好这场长征应该怎么做,调动学生联系自身行动,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这是一节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充分融合的展示课,在场老师都为这种新颖的融合方式惊叹。
授课结束后的评课环节,老师积极发言。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龙雪琴老师说:“余老师的课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通过多次阅读锻炼了自己的诵读能力,学生们的朗读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在诵读之中引导学生掌握了许多朗诵技巧,体悟诗人的情感,感受革命情怀。”
八年级级部主任赵泉评价道:“今天政史地教研室以《长征》这个话题呈现了一节融学背景下的“运生理想课堂”。本节课有三位老师共同完成,围绕《长征》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展现了不同侧面的红军长征知识。历史堂再现长征历史背景原因,主要的战斗故事和遵义会议;地理课堂侧重说明长征的艰难,通过展现长征经过的复杂的地形地貌、高寒缺氧的雪山草地以及经过的省级行政区说明“远征难”;政治学科先通过一个视频重现长征历史,根据习总书记“一个不知道自己来路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这句话,结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激励我们发扬长征精神,踔厉前行,侧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浑然天成,无缝嫁接,使得听课的老师对跨学科融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其他学科的融学教学推开了一扇门。它是曙光双语实验学校理想课堂的升级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肯定大有裨益。”
曙光初中部“运生理想课堂”,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初中部全体教师将以集思广益为径,精益求精之峰,必将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文/宗丽 图/史逸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