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温州日报》文化周刊栏目刊登翔宇中学pg电子官网蒋念文老师1180字影评文章《一部生命教育“教科书”——电影<人生大事>观后》。
2022年10月29日,《温州晚报》刊登翔宇中学pg电子官网蒋念文老师1830字影评文章《一部生命教育教科书》。
翔宇教育作为新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大力探索和践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需要点灯人。为翔宇生命教育“点灯”,2016年台湾著名生命教育专家、“台湾生命教育推手” 纪洁芳教授受邀在温州翔宇中学弘景楼报告厅作生命教育讲座,讲述生命教学中体验教学法与探索教学法。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向纪洁芳教授颁发“翔宇教育集团生命教育顾问”聘书。此次活动开启了翔宇生命教育馆的筹建工作,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创新开展做出积极的探索。
附:《温州晚报》原文链接:
附:《温州日报》原文:
一部生命教育“教科书”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
2022-09-07
蒋念文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
2022-09-07
蒋念文
死亡,伴随生命而来,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结局,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人生大事”。但“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又是人人忌讳提及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电影《人生大事》通过一位殡葬师的故事,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两个视角,展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与死亡有关的故事,挖掘出人性温暖的底色,闪现了人性的光芒,堪称一部很好的生命教育的“教科书”。
引导观众理性直面死亡
影片重点塑造了一位豁达、乐观的老爷子形象,他对死亡的态度让人动容。
刚刚刑满释放,受到无家可归、失业失恋等一系列打击的三哥在父亲老爷子的教导下,解开了父亲留给他的关于死亡的“课题”,做出了完美的回答,他尊重死者,不再把殡葬师当成敛财的工具,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老爷子说,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画上句号,有的画上省略号。我想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他热爱生命,爱跳广场舞,从不忌讳谈论死亡。他早早预备好遗嘱:让儿子为自己“入殓”,略去“披麻戴孝”环节,甚至连骨灰盒也可省去,只要用生前服用过的中老年人补钙的盒子装骨灰就可。他还希望有不一样的骨灰处理方式。
老爷子过世后,儿子三哥谨遵遗嘱为父亲举行了特别的“天葬”仪式——随着一声鞭炮响,骨灰撒满天空,恍如天女散花。
成长路上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影片中的小女孩小文与外婆相依为命,在外婆的呵护中长大,但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她对于死亡的认知几乎为零。有一天,一直躺在身边的外婆忽然走了,她无法接受,以为是殡葬师三哥伤害了外婆,抢走了外婆,三番五次向他索要外婆,迁怒于他,处处跟他作对。小文大闹殡仪馆,终于明白人死了要整容,要装在盒子(棺材)里,要被烧成烟,从烟囱里飘出去。虽然外婆还没“找”到,但小文从此不再恨三哥,三哥的善意与关爱赢得小文的认可与接纳,他俩之间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中国人忌讳死亡,言辞上都不愿提及“死”这个词,三哥的殡葬车用了“上天堂”标注,三哥与他的团队成员都不愿直接告诉小文死亡的真相。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生命教育对于中国孩子的必要性。
对逝者最好的悼念是尊重遗愿
三哥子承父业,成了真真正正的“种星星的人”。他实现了父亲老爷子的遗愿。
小文的外婆生前把唯一的一个金戒指给了她,希望小文好好活着。因此当外婆去世以后,小文努力地好好活着。
小文在小女生的骨灰盒上画画,这看起来“忌讳”的举止反而得到死者家属的尊重与拥抱,原来小女生生前爱画画。
——电影里的这些情节告诉人们,逝者已矣,最好的纪念是尊重死者的遗愿。
“天上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电影画面定格在主人公三哥、小文等人坐在门前仰望满天繁星的场景,片尾曲响起,屏幕最后打出这一行字。
人生,除死,无大事。电影《人生大事》难能可贵的是大胆地把视线对准平时人们不太谈及的丧葬行业,在电影中融入了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