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内和外
课堂,理应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而亲切仁爱、眼中有光的老师,正是校园最惹人留恋的温度。
【问道教育】
谷粒的画儿
淮安外国语 林以广
今天是感恩节,总要写点儿什么才好。淮安外国语 林以广
写点儿什么呢?
上了课,回到办公室,林姐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每年感恩节,她都会叫孩子给老师、父母写点什么感恩的话儿;今年呢,她当班主任了,就跟家长建议,我们成人也可以给孩子们写点什么。她说,她竟然被某个孩子的爸爸给感动了。
于是,我的思绪就像一滴墨水洇湿在白白的宣纸上,慢慢地,慢慢地蔓延了开来。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常会问自己。
开学不久,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孩在走廊道里,拦住我,说:“他们都是我的敌人。”因为急着上课,我只敷衍地笑笑:“怎么会呢?”起初,我以为只是一个玩笑。哪知道时间不长,那个叫金子的姑娘,就有了一句名言“他们都是我的敌人”在师生间流传了开来。因为,她的教室紧邻我们办公室,所以,我经常能看到她。有一回,她又拦住了我:“老师,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我就伸出手,握了握她的手,“好啊!”
到底还是个孩子!她立即来了几个山羊跳,一路飞走了。再见到我的时候,她就总主动地跟我打招呼:“林老师好!”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晓得我姓林的。
那天,在餐厅排队,她挤到我的身边,说:“林老师,我能排在你的前面吗?”我说:“不能,就餐要排队。”于是她就回头排到了队尾。又见到我的时候,她还是主动热情地跟我打了招呼。你说这个总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我们究竟该怎样待她呢?
真的,我多么希望,什么时候,能听到金子姑娘说出一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我这是在做教育吗?
我不知道,但我喜欢这样!
春节前后,因为疫情的原因,一样的闭门不出,有人憋出病来,有人急得要疯,有人气定神闲。为什么会这样呢?人跟人不一样!记得当时,我对石公这样说过:生活的热情,审美的能力,这些东西,一个人要是在小时候,就像疫苗一样地接种了,其一生,就都不会被精神的病毒感染。
最近,在静静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女儿谷粒手里的那张用葵花籽、薏米仁、红豆、绿豆、玉米粒粘贴的大公鸡图画,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这张大公鸡图画,可是花了谷粒和她的爸爸妈妈整整6个小时!我开玩笑地说:“杂粮店老板,应该多跟我们大谷粒学习,红豆、绿豆、玉米,原来还可以按粒论价的哦!”
多么幸福的谷粒啊!她有一个连我都要羡慕的童年!
真的,有意义的生活,其实都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赋予生活以意义,只要我们愿意。
我把谷粒的画儿连同翰轩、靖礽送我的诗意画,拍给了同学们,宇泽在他的随笔中这样感慨道:“我究竟有多久,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呢?”
是的,静静和我,我们所做的,都是孩子们考试所不考的!
我们这是在做教育吗?
我不知道,但我喜欢这样!
刚开学的时候,为了努力地记住一些孩子的名字,也很想让他们能尽快地彼此认识,我会利用他们的名字做谜底,做些个谜语,让他们猜。比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管家禾”,比如,“寒雪独钓翁——江一夫”,比如,“前滚翻,生来就会——潘天成”……有没有他们自己,猜没猜中,其实都不重要,但在这个小小的文字游戏里,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学习了语文,并且还获得了快乐。有时候,我们还会在课上,交流一下我和孩子们自己的作品,校园里的香泡、银杏,湖面上闲游的天鹅、麻鸭,就都成了我们的话题。我们写诗,我们唱自己喜欢的歌,我们一起忙碌着,我们一起快乐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我这是在做教育吗?
我不知道,但我喜欢这样!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常会问自己。
我告诉你,我的理解是——
真正的教育,不是刻意为之,所有同学集体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不是完成指标,多少人考了一百分,还有多少孩子没有上交《八佰》观后感;不是简单复制,去旅游的时候必得每人手里一本书……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的愿望,本来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给孩子以影响。所以,有心做点儿自然的事,做点儿实在的事,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就都挺好的。
真正的教育,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做什么?怎么做?
上善若水,自然而然。
生活即教育。
在这个感恩的节日里,我要说的是,感恩生活吧,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馈赠!
【教学在场】
将丛书有效运用于教学
监利新教育 徐国喜
在本学期举行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听了近20节课,我非常高兴地感受到,我们的老师都能够很好地将丛书运用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下面的三个课例体现得尤其充分。监利新教育 徐国喜
七年级程润春老师的组文阅读课《母爱如水》,课堂上运用到丛书中的三篇文章《我的母亲》《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忆母亲》。课堂上通过三次活动、三个主问题,勾连起整节课。活动一:梳理文章,讲述母亲故事。通过让学生讲述三篇文章的故事引导学生要选好角度概括故事。活动二:品读细节,感知母亲形象。通过让学生品读细节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描写方法。活动三:研读关键语句,感悟作者情感。通过让学生研讨开头句、结尾句或反复句,引导学生注意研读关键语句的角度和方法。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老师在学生对三篇文章的阅读与品析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充分发挥了丛书的教学价值。
八年级王轶敏老师的组文阅读课《读文章——写文章之真切篇》,课堂上运用了丛书中的三篇文章《师道》《一个和八个》《太阳香味》。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丛书为我所用。老师只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需要,从丛书中选取若干片段,让学生深入文章的情境中,感受文章的真切是如何表现的。如让学生从“妈妈的唠叨”和“我的感受”两个方面品读《一个和八个》中的这一片段:“母亲好像满心里都是不放心,好像只有把一句话泡着煮着熬着醋熘着油泼着……用尽种种方法反反复复说给我,才能进我的耳朵,才会上我的心。每每她一说话,我感觉就像无数架飞机轰隆隆从头顶飞过,她说过的话更多的,还没有抵达我的耳朵就跌落了,是的,纷纷跌落在我的脚边,我不怀好意地使劲地用脚踩……”从而让学生学习使文章真切的方法之一:夸张的幽默和夸张的比喻。
八年级龚湘波老师的主题写作课《百炼成字 千炼成句》,课堂上运用到了丛书中的一篇文章《晶莹的泪珠》。这节课最大的特点表现在对丛书的创造性运用。老师将丛书中的片段进行修改,然后让学生将修改后的片段和原文进行比较,从而学习修改文章语言的方法。如《晶莹的泪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她没有谈她找校长说了什么,也没有说校长给她说了什么。她现在双手扶在桌沿上低垂着眼,久久不说一句话。她轻轻舒了一口气,扬起头来时我就发现,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温柔妩媚的气色渐渐回归到眼角和眉宇里来了,似乎有一缕淡淡的无能为力的无奈。”老师将其修改为:“她从校长室出来显得很激动,肯定是校长没答应她的请求,她感到很无奈。”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后明白:好的语言,好在生动细致,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如何在教学中对丛书的运用更加有效?我想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读好丛书。我们语文老师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丛书,并挖掘出丛书中每一篇文章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好学生对丛书的阅读。要保证学生阅读丛书的时间,晚读时间要充分利用起来,同时要舍得拿出正课时间。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丛书的方法,圈点勾画,做摘抄,写随笔。要通过课前演讲和随笔写作检验学生丛书阅读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要用好丛书。丛书是教材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桥梁,是落实大量阅读的载体,我们要引导学生好好阅读。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是根基,丛书是派生。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坚持以教材为主,丛书为辅,以精读带动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丛书。
《童年的鲁迅》听课感悟
监利新教育 朱芹
参与2020国培计划——中小学送培团队骨干成员送培下乡活动,有幸聆听了张鹏老师的一节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之《童年的鲁迅》,就课堂的过程与张老师说课的内容,浅记了一些感受。监利新教育 朱芹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假设把张老师这节课的整个过程比作一个人的话,套用孔子识人的三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聆听过这节课的之后的粗浅认识。
第一个方面“视其所以”,笔者认为就是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选点。“这节课”到底教了什么,在上课前笔者就拿到了一张关于《朝花夕拾》的四篇文章的四个片段的文字,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以及《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开始了,教者就呈现了这节课的课题《童年的鲁迅》,精准直观地展示了教者对《朝花夕拾》这本名著教学内容的选点,让学生和前来学习的老师们一目了然。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即使没有认真阅读过《朝花夕拾》整本书,也能从教者课前准备的四个片段的材料与课题的题目中,知晓到这节课的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童年鲁迅有关,而不是《朝花夕拾》的其他人物或故事。当然对于前来学习的笔者来说,这是教者在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上的良苦用心,也是为了课堂活动的展开埋下了伏笔,特别是教者在课前导入环节,教者呈现出了课前学习任务问卷调查结果,更能看出教者为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所做的充分准备,如果把教者在课前的学习任务看作是提供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课前学习支架,那么这个支架搭得巧妙又稳当。
第二个方面“观其所由”,笔者认为就是这堂课的教学动机与方法。这堂课的教学动机是什么?教者在下发给前来听课学习的老师们的纸质教学设计有呈现,笔者认为就是教学目标,教者的教学目标有两点:1.拉近学生与童年鲁迅之间的距离;2.品读描写童年的鲁迅生活的文字,感知童年的鲁迅。从表述来看,教者的学习目标是清晰较准确的,只是目标2中的“感知童年的鲁迅”,个人认为这样的表述似乎缺少点什么?到底是感知童年鲁迅的什么呢?是否应该表述的更清楚一点,从之后的课堂内容与课堂活动组织来看,教者应该是希望学生能感知到童年鲁迅的行为与形象,所以,笔者认为,这句“感知童年的鲁迅”改为“感知童年鲁迅的人物形象”,也许更精准一点;或者笔者还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把两个教学目标合为一体:品读描写童年鲁迅生话的文字,感知童年鲁迅的人物形象,拉近学生与童年鲁迅之间的距离,这样表述虽然表面看起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但靶心的集中瞄准至少可以让前来学习的老师们一目了然地知晓教者会教什么,会做什么,让学生收获什么。
接下来说教者的课堂活动,可以说教者所组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教者就像一个熟练的放风筝人,线在手中,想要风筝什么时候高飞就高飞,想要风筝回来就及时恰当地拽回来。在品读四个片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用《论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最能表现。第一个“一”,课堂活动中,教者在对待四个文本片段的品读活动,始终离不开一个主问题:在这个片段中的童年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鲁迅?第二个“一”,教者始终不忘一句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一个方法的叮嘱:一定要回到文章中,用原文和文中的文字语句来思考语文问题,养成这样解读文本的习惯,千万不能脱离文本。第三个“一”,每次追问到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者会不厌其烦地慷慨馈赠给学生一条语文学习建议:推荐学生们去阅读鲁迅现实的其它作品,了解一个比较完整的童年鲁迅。比如,在品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鲁迅在私塾读书时,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少不了……都有一大本,后来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教者追问到:童年读书的鲁迅把画的画卖了换钱干嘛?学生不知,于是教者顺理成章地推荐了鲁迅的《呐喊》,建议学生去读,会在《呐喊》中找到童年读书的鲁迅画画最后卖钱的原因,当然还有在后面的几个片段品读中,教者也恰当适宜地推荐了鲁迅的好几篇作品,比如《我们怎样做父亲》、《野草》等。这三个“一以贯之”,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贯穿了教学目标、反复熔炼着目标,而且处处闪耀着教者的智慧以及深藏尽露的语文专业素养和底蕴。
第三个方面“察其所安”,笔者认为就是这堂课的价值取向和志趣。这堂课最后有没有达成教者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回归到课堂活动中,有好几个学生的分享发言场景,笔者记忆犹新,比如,教者在拉近学生与童年鲁迅这个人物形象距离的时候,不停追问后还设置了几处让学生联系自身现实情境的分享环节,让学生现场分享有没有与童年鲁迅类似的生活经历:怀着期待兴奋激动的心情去看五猖会,却在出发前被父亲抓住强迫背诵《鉴略》。学生分享的很积极,有一个学生非常自然地讲述了自己曾经想要看电视剧《西游记》,而母亲要求必须看《西游记》书籍版本且附加了做批注的学习任务,结果让自己想看电视剧《西游记》的期盼激动心理减弱了,而且对书籍版本的《西游记》还产生了一种厌烦之心,这确实与童年鲁迅在《五猖会》中的心理经历有太多的相似。从学生有趣的分享中,笔者至少看到了学生在教者引导的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已经与《五猖会》中童年的鲁迅产生了共鸣,这正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真真切切地拉近了学生与童年鲁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原来《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的经历也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呀,深切地体会到了童年鲁迅的形象也许就是学生当中的一员,也许就是学生曾经的自己。所以,从教者的这个课堂活动环节的设置与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来看,笔者认为教者的教学目标达成理想,学生对童年鲁迅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完成清晰的认识,甚至是回忆并接近了类似童年鲁迅的距离。
评价一堂语文课,有很多标准,当下也有许多专家或权威的理论,但文学文本解读专家孙绍振认为,文学文本解读,揭示独特、唯一的艺术奥秘,光靠理论的普遍性是不够的,因为理论不包含特殊性、唯一性,把理论在概括过程中牺牲了的特殊性、唯一性还原出来的唯一办法,乃是具体分析。因此,每一位教者、每一节语文课堂和课堂中的文本与学生以及所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作为学习者,我们都应该找寻其本该具有的“规范形式”,就如文本解读中的“规范形式”一样,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只能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地说这节课还好还行,采用普遍的形式去形容两句,什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过程流程、教学结构完整等,这与这堂语文课是有关系,但换着其它学科,一样有关系,却丝毫看不出语文教学评价的特色。
在文末,笔者还有两点思考:1.教者在课堂活动中的追问多如牛毛,是否恰当?孔子说过“过犹不及”,追问的方式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但过多地追问或者是过度地追问,会让学生与听课者应接不暇,甚至有些不知所措。2.教者的课堂容量还是蛮庞大的,如果说初一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跟不上、认知水平达不到,追问的方式和教者在课前与课堂中为学生搭建的学习支架产生的效果会不会差强人意,而使教者在情急之中选择较粗糙的方式“生拉硬拽”,激进推动。作为教者和学习者要处理好这样的教学问题,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
不管是张老师的这节课,还是张老师说课中的读书观和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倾向,我深感: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追求完美的课堂教学道路上从未停止过。
【交换空间】
我和老师互换角色
永嘉翔宇小学16级3班 陈渠
平常,我总觉得当老师很爽,可以一直管着我们,指挥我们干这个、做那个,于是,我便也想当一次老师。当我与老师说了我的想法和要求,没想到啊,没想到,老师竟同意了。永嘉翔宇小学16级3班 陈渠
这天,我早早起床,到食堂吃教师餐。本想着再喝点牛奶,可一看时间到了,就收拾碗筷匆匆赶到教室,叫大家拿出语文书早读。
第二节是语文课,趁现在数学课我赶紧拿出书看看今天要上的内容。抬头一看,桌上的两堆作业和一叠试卷正等着我去批改。可还没改上几本,上课铃响了,我只好拿着语文书到教室开始上课。
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后,老半天才有个举手的,回答还是牛头不对马嘴,气得我只想发火。课上到一半时,有几位同学在下面悄悄地讲话,我提醒之后,继续上课。可是我刚一转身,下面又开始窃窃私语,我一生气,大声喊道:“你们几个给我出去!”这时,我瞬间感到喉咙一股疼痛。下课铃响了,我用沙哑的嗓子对大家说:“下课吧。”
回到办公室,喝了点水继续改作业。期间接到两个通知:学校通知说,今天下班前要提交表格;备课组说,下午研讨课每个人做好发言准备。课间还有一个告状的:一起吵闹事件……到了晚上,还剩下一大摞试卷没改完,于是拖着疲惫的身子抱回家,继续改作业之旅。
我拿着一支红笔,在同学们的作业本上打着勾,画着圈。将近10点,我却还有三分之一的作业没改完。而这时,当着学生角色的原本班主任汤老师,正美滋滋地躺在床上睡觉呢!终于我洗了澡上床睡觉了,我躺着,满脑子在想:他们的作业怎么错了那么多,是不是哪个知识没讲清楚,嗯,明天得重新讲一讲……思着想着,终于,在烦闷的心情中睡着了。
啊,老师太不容易了!真没想到做老师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我以后一定要尊敬老师,一定要好好学习,才对得住老师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