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骄傲自满的“宝中人”
——《我是宝中人》读书系列交流活动侧记
《我是宝中人》是由集团总校长卢志文主编的一本校园文化读物。它汇集了原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先生等46位“宝中人”的故事,全书共分为六辑,包括“好学的馈赠”、“永远的坐票”、“飞翔的蜘蛛”、“昂起头来真美”、“画家的餐巾纸”和“被人需要的感觉”。
2009年12月,《我是宝中人》一书付梓后,宝应中学陆续开展了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希望把此书当作宝中新老校友沟通的纽带和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
【国旗宣言】
2010年4月26日,在宝应中学举行的周一升旗仪式上,赵文艺同学向全校师生做了主题为“我骄傲,我是宝中人”的国旗下讲话。
我骄傲,我是宝中人
宝应中学09级1班 赵文艺
是她,用自己的博识儒雅,孕育了跨越历史的精英;是她,用自己的宽容博大,滋润了众多求学若渴的心灵;是她,凭自己的不屈脊骨,昂首屹立,一展英姿。她,就是宝应中学。
我骄傲,我是宝中人。踏进宝中旧址,沧桑、朴素、宁静。我仿佛看见了小提琴家季家锦同班主任亲切交谈,风儿轻轻传来他们的情谊;我仿佛听见赵振宇大使琅琅的读书声,为如今的大使生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我仿佛听见了季家凤向老师的深深问候,以礼待人的她,在宝中的感染下,形成了高尚的医德,一切为人民服务。宝中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漫步宝中校园,美丽、精致、祥和。在这里,诞生了开朗、热情、具有非凡领导才能的周林,她必将以工作上的成功见证宝中人的风采;韩峰林,文雅、刻苦、有爱心的他必凭在医学上的突破成为我们的楷模;北大学子成洁必以自己的努力不负宝中的厚望……而我们,正在路上,纵使前方坎坷曲折,纵使两岸风光秀美,我们一如既往,努力搏得一个又一个飞越。
我骄傲,我是宝中人。漫步未名湖畔,波光鳞鳞的湖面令人神往,任柳条轻轻拂面,像一位慈爱的老母拂过孩子的面庞,或与自由欢畅的小鱼诉说自己的梦想,学习上的苦痛;或倚着小桥,以湖静心。有时在宽大的操场上,在欢声笑语中荡去一身的疲惫;有时,在喷泉广场上,手持一片银杏,体会四季变迁。挚爱宝中的风景如画,感动于宝中的优越环境,骄傲于宝中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砖一瓦。
我骄傲,我是宝中人。在宝中,有那么一群优秀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视学生如亲子,视质量如上帝。有的谈吐文雅,文质彬彬;有的风趣幽默,热情开朗;有的严肃苛刻,一丝不苟。喜欢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的快乐,喜欢老师的耐心讲解,喜欢了解知识时的心满意足。敬爱的老师啊,是你们一次又一次刷新成绩,为我们实现梦想,又默默为我们祝福。
相识宝中,是一种缘;相会宝中,是我的幸福;在宝中成长,为宝中添色,是我的荣耀。宝中的悠久历史令人惊叹,宝中的秀美风光令人陶醉,宝中人的孜孜不倦令人敬佩。我骄傲,我是宝中人!
【肺腑真言】
2010年3-4月,宝应中学组织了《我是宝中人》读书征文活动,下面选辑了部分获得一等奖的学生读书心得文章。
湖声碎
宝应中学09级19班 姚 倩
恹恹的午后,亦或是微凉的黄昏,指间在书缝中飞舞,从扉页一页页地翻阅过他们和他们的故事,倾听校园里如烟的往事和永不退缩的努力。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合上书,封面上“我是宝中人”五个大字仿佛呐喊着骄傲与自信,而后不自觉地陷入提笔之后、下笔之前的沉默……
《我是宝中人》是宝中宁静的记忆,似乎阻止了回忆中天边那远远近近的云朵,伴随着曾经执着奋斗的热情消逝在冰冷的岁月尘埃之中。偌大的校园,已经成功的校友们不能驾驭,正在路上的我们不能驾驭,只能化作一汪多情的湖水,隐匿在心灵的深处,沉淀所有学子激情似火的青春,永不褪色。
“好学的馈赠、永远的坐票、飞翔的蜘蛛、昂起头来真美、画家的餐巾纸、被人需要的感觉”在这六个别具匠心的版块里,宝中的校友们细腻地为我们讲述了属于他们的人生故事,有过辛酸,有过苦楚,有过迷茫,有过欢笑,有过快乐。然而,在宝中的日日夜夜,生活的关键词一定是“奋斗”、“勤奋”、“理想”、“追求”、“努力”。对于天真稚嫩的我们而言,阅读他们的人生故事似乎是自己心灵的彻底洗礼,给自己一个深层反思的机会,在每一个懈怠的时刻提醒自己。
喜欢书中章寿明老师的座右铭:“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喜欢郭红生兄长的话“人从一出生那天起,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背景不同,就此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不平等,而要打破和改变这个不平等,那么,请后天好好努力吧!”喜欢周林学姐悟出的道理:“先做事,后说话,事情办得漂亮,说话就有底气。”更喜欢卢志文校长给我们的赠言“既然找对了路,就不要怕路远。”在物欲纵横的时代里,又有多少可以如此这般袒露心扉、交流心得的机会?品读着《我是宝中人》的我们,学会了在忙碌中淡泊,在昂首勇敢拼搏的同时低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在幻想未知的明天时多一份理性与睿智,在平淡时燃烧不竭的激情之火……
若有苦无的烟雾、亦真亦幻的树影弥漫于校园里那一池母性的湖水,湖水收留了所有彷徨的学子的心。湖水像我们纯粹的梦想,融汇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与整个宝中的生命力相连。
波光潋滟,树影婆娑,水草温软,向湖心投一块小石子,湖面碎了,和着如梦如幻的缭绕的声响,听,那是未来在召唤着我们哪!
湖声碎,看天,听歌,和《我是宝中人》美美地约会……
让信念开花
宝应中学08级16班 侯 姝
“既然找对了路,就不要怕路远”。合上《我是宝中人》,我在心头默默咀嚼这句话。闭上眼睛,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宝中繁星般璀璨的历史,而每一位成就显著的宝中学子,则是宝中历史长河中永久闪耀的恒星。当我阅读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履历时,我却惊讶地发现每一段成功的背后都铭刻着沉甸甸的两个字——信念。
书中每一位令人敬仰的前辈都曾如我们一样普通,和我们一样被教导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促使他们走出平凡,走向成功之巅的正是坚定的信念。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桂馥教授的奋斗历程。他从一个毕业生仅为4人的农村小学考入宝中,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家境窘迫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希望,反而激起了他前进的动力,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桂馥教授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成功之花。即使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他仍不忘时常提醒自己“勤奋进取,持之以恒”。从他的身上我感悟到,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我们总是在感叹他人成功的同时,抱怨自己人生中的种种不顺及成功的遥遥无期。可你是否看到,是信念,让居乃琥先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是信念,让吴振华教授攀上成功的巅峰;是信念,让周林成为新一代学弟学妹心中的榜样。信念是梁柱,支撑着生命的城堡屹立不倒;信念是树根,给予了生命的大树无尽养分;信念是翅膀,托起生命的海鸟自由的翱翔。
带着一份信念,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起点在宝中
宝应中学08级17班 张竹新
翻看《我是宝中人》这本书时,我是怀着一份虔诚的心情的。因为从未想过,就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就在我学习的校园,会有这么多优秀的校友,演绎着他们精彩的人生。在感到自豪的同时,心里又划过一丝隐约的担忧:前人是如此成功,自己将来能有他们这样的成就吗?然而仔细阅读本书后,心里的不安却在老校友们真挚的语言中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暖意。
书中的校友们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他们的一言一语中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宝中的热爱和对宝中老师的敬慕。在看书时我注意到,好几个校友感谢的都是同样的老师:邰导传、邰让之、张汉文……已时隔数十年,当初的宝中老师我们已不熟悉。但可以肯定地是,那些老师们都是潜心教育、敬业认真、具有崇高师德的,因此才能让学生们如此难以忘怀,时隔多年,提起老师心中仍充满感激。如今,宝中依旧有着雄厚的师资,也常常可以看到书中那样富有魅力的老师。
读完本书,我对人生也有了些许领悟。从前一直很迷茫: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财富、地位、名望……这些,都应是重要的吧?但书中校友的成功却不是以上述这些评判的。我仔细地阅读,看见每一张照片上的校友脸上都挂满了笑容,自信而又充实——或许这才是最重要的吧。那些校友们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青春勤奋学习,之后又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无悔,因此才可以自信地笑着,因此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人!记得寒假里去邮局,碰上了一位老人,和她聊了聊,欣喜地发现她当年也是宝中的学生。老校友当了几十年教师,如今退休了。从她安恬的笑容中我断定,她必是幸福的,也必是成功的。她也同书中的校友们一样,奉献着自己,演绎出自己美丽的人生。或许成功就是这般:带着笑容,努力奋斗,无愧于心。
作为还在校学习的宝中学子,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但也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所幸的是,我们的起点在宝中。未来的人生轨迹没有人能预料,但我们可以把握住起点,努力奋斗,成人、成才、成功。若干年后再回首,想起在宝中努力过的自己时,心中一定会满溢着温情。而宝中,这片承载着所有学子青春与梦想的起点,必定会充满生机,成为所有学子隔岸相望后最美的风光。
【交流畅言】
2010?年4月21日,宝应中学举办了《我是宝中人》读书座谈会,宝应当地的“作者校友”与宝中的“读者学生”开展了结对交流活动。
新老“宝中人”携手相约
赵文艺(学生):张爷爷,五十年前,徐老先生的一番话点亮了您的读书之路;半个世纪,您用努力点燃人生,您凭辉煌见证真谛;五十年后,您饮水思源,落叶归根,字字饱含真情,句句充溢希冀。读了您的《读书 读书 多读书》文章,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众所周知,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强、表现力强的人,多读书意味着要在书本中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可能会错过许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我们如何才能在博览群书和培养能力上达到平衡呢?
张新武(1957届校友,原宝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你提的问题有深度。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读书的重要性,多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一个启发智力、丰富实践的过程。我们应该把读书看作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分析得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博览群书中获得能力的增长。
唐波(学生):韩爷爷,您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宝中人”,虽说您在学习上没有接受过宝中的教育。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您与宝中一同走过了23年的风风雨雨。23年,宝中给了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鞭策,您也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升华。这23年的感情积淀,也许是任何一位宝中校友也无法超越的。您在《宝中,我心中的母校》一文中,为何说在宝中完成了自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
韩厉观(退休宝中老师,原宝应县电大校长、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你是一个读书很细致的学生。我在文中提到,我不是宝中校友,但我在宝中呆了23年,另外,我的妻子、孩子,还有孙子都与宝中有缘。如果从时间和情感上来讲,我应该算是一名“宝中人”。我一毕业就在宝中工作,当时的宝中校长张汉文先生着力培养年轻教师,关心教师的成长,我深受其影响,让我坚信做校长就要肩负培育教师的职责,这成为我以后在宝应电大做校长时的工作准则。宝中的“育人”环境让我懂得了为师的道理。
倪瑾(学生):吴爷爷,我从您的文章中了解到您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艰苦求学的经历,您对那时的饥饿生活印象深刻。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好了,我想听听您对我们这一代学生的期望。另外,我送一副对联给您,上联是:寒窗无饱暖,孜孜而学,写华章;师表有厚德,勉勉以教,道平凡。
吴德厚(退休宝中老师,原宝应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谢谢你送给我的对联。我们那个时代是经济困难时期,缺吃少穿,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多了,同时浪费也很大,这需要我们学生发扬艰苦朴素作风,过一辈子低碳生活。
韩悦(学生):沈爷爷,您好!很荣幸与您同为宝中人。知识是无限的集合,我将以您军人的意志攀登人生最高点,上下求索,求出人生最大值。从您的文章中,得知您自学了高等数学,我想问您在学生时代是否遇到解答不出的题目?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沈立德(1951届校友,原宝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我也高兴与你同为校友。我学生时代经常是一边自学一边教课,通过“教”来学习的,这就需要培养自学的能力。遇到数学难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就能独立地解决许多难题。希望你在求知的征程中,勇往直前,让数学成为你开启智慧的最宝贵工具。
顾悦(学生):当我阅读了您的这篇《值得回忆的过去》文章时,我真得被您那“五个千万”、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震撼了,特别是您那干什么都要干好的人生准则,更让我敬佩。我自己平常也总想按这样的信条去学习、生活,但有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生活中、学习中总会碰到许多困难、挫折,一旦面临困境,有时我就退却了。杨爷爷,您是否能给我提点建议,怎么才能克服畏难的心理,寻求到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呢?
杨蔚凌(1966届校友,原宝应县城镇红旗五金厂、华森公司职工):谢谢你阅读我的文章,我是在座的校友中唯一位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但我一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中勤恳工作、真诚待人,我想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有时我们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但只有我们坚信“成功永远属于勤勉的人”,把平凡的事情长期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有“不平凡”的表现的。
杨玉蓉(学生):陈爷爷,您作为一名让人羡慕的新华社记者,您用您的双眼见证、用双手记录了中国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将来也想成为向您那样的一名记者,您认为我如今应该怎样学习,才能为以后当一名优秀的记者打好基础呢?
陈宝善(1957届校友,新华社高级记者、安徽作家协会会员、经济记者协会会长):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有志向的人,成为一名记者,文字的基本功一定要打扎实。多读书,多练笔,阅读最新的报刊杂志,记录身边的新人、新事,厚积薄发,才所有作为。读书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家庭的命运,相信通过努力你也会实现你的理想。
陈媛(学生):张爷爷,从您的文章中,我看出了邰让之老师教给您真诚,您又将真诚传递给我们。您从事的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其中必定充满许多艰辛,您是如何克服的?在工作中是否有这样的矛盾心理:既想多帮些台胞回大陆探亲,又迫切希望这种工作早日结束,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两岸同胞不再隔阂。
张乾(1950届校友,原宝应县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关心国家大事。1984年我参与台湾工作事务,因我姑姑解放前去了台湾,能体会在宝应的台胞亲属的感受,尽力帮助他们落实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工作上给人带来方便,我自己才会感觉快乐。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能为解决台湾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精粹感言】
宝中给了我们永远的“坐票”,我们带着高中时期“好学的馈赠”,像一只“飞翔的蜘蛛”,在“画家的餐巾纸”中享受“被人需要的感觉”,在度过人生最明媚的时节后,我们“昂起头来真美”!
——宝应中学08级16班 王晶晶
散发着墨香,安静地展开在眼前;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片,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天地;书也许很薄,但教益却很厚、很厚。
——宝应中学09级17班 刘 柳
翻开书是泛黄的纸页、清晰的图片、精美的排版以及页脚细心的竹梅点缀,这都令我相信内容更加精彩。其实,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个章节都有的生活感悟系列图片。很感激编辑的精心设计,这些图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宝应中学08级3班 周博文
拿到《我是宝中人》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色腰带上卢志文校长对我们的赠言。那一行行、一句句无不流露出卢校长对我们的期望与教诲,无不流露出卢校长希望我们这些宝中学子能带着自己的理想飞得更高、更远。
——宝应中学09级4班 翟欣万
真实、励人、感人是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我想这本书不是读一遍就够的,特别是卢校长的凡人箴言很值得我们咀嚼与回味,应该反复读,相信每读一遍你都会有另一番收获与见识。
——宝应中学08级22班 凌 艳
在阅读前言时,我被一句话给怔住了。我反复读着这句话,嘴里念着“教孩子3年,为孩子想30年,为民族想300年”。在高中学习的三年时光中的我们,寄托着老师300年的梦。
——宝应中学08级25班 杨楚翘
看完这本书后,作为一名宝中人,我想一定要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不惧困难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宝应中学07级20班 张 亚
如今的他们,老了,可是他们教给我们的精神,不老。他们告诉我:“好学的馈赠”会让你的人生在平静无澜中显出惊世骇俗的豪壮;“飞翔的蜘蛛”会让时刻激励你记得焚膏继晷的重要;“昂起头来真美”会让你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真谛;“画家的餐巾纸”会让你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我才可以更有意义的生活。
——宝应中学09级15班 梁 童
共和国外交大使范承祚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宝应中学1950届校友,曾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担任过周恩来总理的特别翻译,为共和国的外交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范大使的文章中,我读出了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情系祖国以及现在他对母校的关心。这让我明白了一句话:饮水思源,见贤思齐。
——宝应中学08级3班 秦玉斐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居乃琥先生的人生写照。他进入宝中后,逐步懂得了学习可以增长见识、解除疑惑和开拓视野,所以他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后,他依然坚持自主学习,科学文史两不误。如今,居乃琥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学海无涯”、“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使我深深感悟到,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永远是在不断深化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学到老,活到老”,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不变法则。
——宝应中学07级14班 徐 涛
宝中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而书中描绘最多的就是对恩师的怀念。宝中的老师也许有着成在敏先生所说的严谨认真,有着徐尧钦女士所说的学识渊博,或许还有着徐昭武先生所说的品味端庄。如果没有老师,我们就失去了方向,偏离了航向。
——宝应中学08级17班 朱伟伟
书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1960届校友郭世綖先生抄写《辞源》的举动。一本《辞源》正文有1739页,共611万字,这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就算看完它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郭世綖校友居然能够在学习之余有恒心去抄写,他这种对知识的渴求精神恰恰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
——宝应中学08级26班 李 猷
“季”氏家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季家凤,是一名非常敬业、精业、乐业的医生;季家镕,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献给了国防教育事业;季家凰,是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季家锦,任美国休斯敦市J&J音乐学校校长等职,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季”氏四兄妹,各有所成,他们都是宝中的校友,让我们敬佩。
——宝应中学09级26班 朱 磊